喜迎二十大,技能创未来。7月30日上午,由教育部等36个部门主办,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承办,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正式开赛。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支代表队260名选手齐聚芜湖,同台竞技,围绕直播营销、视觉营销、网店运营推广三个模块内容展开激烈角逐。
上午8点,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开赛式在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陆春阳、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尔桂、芜湖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常拯、芜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世海,赛项专家组组长、教授宋文官,赛项裁判长、教授张润卓,赛项监督仲裁长、教授马艳丽,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陆照海、芜湖市弋江区副区长吴玮、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学全,赛项专家组成员、教授王晓明、刘晓军,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以及大赛协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仪式。开赛式由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黎明主持。
开赛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安徽商贸职业学院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忠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全国各地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合作企业以及兄弟院校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以及教育教学成就。他表示,作为全国范围的顶级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学校连续两次协办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体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省教育厅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学校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并以大赛为契机,与各位领导、专家、职教同仁进一步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并进,为建设技能型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常拯代表芜湖市人民政府对大赛的举办表示祝贺,向出席开赛式的各位领导、专家、各院校代表队以及来自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芜湖市经济社会概况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表示,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全力做好承办工作,确保赛事高质量高水平举办,让全社会更好地见证职业教育的“大有可为”,厚植技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陆春阳表示,202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有创新、有发展,在全面展示职业教育风采上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希望参赛的院校和师生力争上游、勇于拼搏,并预祝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学子再创佳绩。
随后,裁判员代表和参赛选手代表分别宣誓。
张尔桂代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向各位领导、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兄弟省份的65支参赛代表队全体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安徽省自然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表示,安徽省热忱欢迎全国师生的到来,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紧贴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技能大赛成果,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希望承办地和承办校能够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营造和谐温馨的竞赛环境,确保大赛精彩、高效、廉洁、公正;希望同学们以赛促学,查找不足,教师们以赛促教,加强交流协作,各参赛院校以赛促改,推动“三教”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各参赛队伍遵守纪律、尊重裁判、恪守大赛规定的各项程序,携手把本次大赛办成有深度、有质量、有特色的赛事,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张尔桂郑重宣布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正式开赛。
开赛式结束后,各参赛队有序进行大赛检录进场,并现场抽取序号和工位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已成功举办14届,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技能水平最高的全国性、综合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金牌赛项和顶级赛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本次比赛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施行后的首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全面检验参赛选手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考察展示职业教育改革成果。
为确保大赛的圆满举办,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成立大赛领导组强化赛项统筹;组建赛项工作组,设立赛务组、同期活动组、接待组、宣传组、志愿者服务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技术保障组、医疗防疫组、设备招标与资金管理组等各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密切相互配合,全力以赴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此外,学校严格落实疫情和风险防控。赛前,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一行亲临现场检查督导,切实保障比赛安全、有序、顺利开展。
据悉,比赛期间,学校还将开展长三角电子商务师资发展研究与服务中心论坛、财经商贸类专业优秀教学资源展以及学生技艺风采展示三场同期活动,进一步展现专业人才培养和新徽商文化建设成果,推动校企合作、校校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杜媛涛/文;杨兵、孙湛、唐云龙/图;汤飚/审核)